分享
2025-07-18学院要闻
为期一周的永定村三下乡实践落下帷幕,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桑榆未晚|朝阳初升”实践团的八名成员在服务中收获成长,在离别时满怀不舍。从课堂教学到互动陪伴,每段经历都化为心底最珍贵的记忆——
一、紫花:在三下乡实践中主要负责沟通和联结,作为留守老人与儿童家庭探访记录者,我耐心倾听、细心记录,为后续关怀提供依据。担任欢乐运动会小老师时,我点燃现场氛围,和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团队合作与快乐。身为非遗马勺脸谱讲解者,我从历史渊源入手,生动讲述人物故事与意义,示范绘制,助力传统文化传承。我感慨,三下乡让自己接触多样人事,从老人皱纹、孩子笑容中读懂岁月与希望,从文化传承领悟责任,这段经历使我成长,坚定了我传递爱与文化的决心,我也在三下乡实践中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刻谨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永远跟随党的步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谭莉凡:开展非遗烧泊画教学与作业辅导趣味课堂,借传统技艺与知识陪伴,带孩子们触摸文化温度。
“本以为非遗烧泊画对孩子们是‘难事’,没想到孩子们握着烙笔专注烫画,作业辅导时为解难题皱眉又展颜,让我明白传承与教育的双向奔赴。我们教孩子们技艺与知识,孩子们教我们重拾对热爱的纯粹,这方小课堂,是双向成长的奇妙天地。”
三、高承凯:缺少了关爱和重视,老人害怕会被遗忘,孩子害怕得不到认可,这是三下乡的意义所在。在此之中,不管是非遗手工还是欢乐运动会,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既是自身价值体现也是与志愿者们融洽共友的贴切表达。用镜头记录爷爷的温情一刻,用照片留下奶奶的感人瞬间。志愿不仅在于形式多样更在于用真情实践来联络我们之间的那份情谊!我早已将这些点滴载入大学回忆录之中,使之成为独立的一章来接续存留,慢慢回想!
四、蒋丽娟:负责活动策划及活动中的拍摄工作,用镜头记录美好,以创意点亮童心
“站在活动的起点,我曾担心策划的环节能否让孩子们真正喜欢,拍摄的画面能否捕捉到最真挚的情感。但七日相处,从陌生到相知,孩子们的欢笑与不舍,让我深感收获与成长。这段经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五、林帅: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对基层老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成长了不少。给老人们讲防诈骗时,他们专注的眼神和反复确认的细节,让我明白这些知识对他们多重要——那些看似简单的骗局,可能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陷阱”。 帮社区打扫卫生时,弯腰清扫角落的垃圾、擦拭落灰的长椅,才发现整洁环境背后藏着多少不易。社区阿姨路过时递来的一杯水、一句“谢谢你们”,成了最暖的回馈。
这两件事不大,却让我懂了:真正的帮助,是用耐心走进他们的需求,用行动传递温暖。基层需要更多人关注,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这些小事开始。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社会,在基层服务中学会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深入乡村、社区,直观感受基层发展现状,了解民生需求,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激发关注国情、服务社会的意识。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意志,学会团队协作,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通过与不同群体的互动,拓宽视野,更清晰地规划个人发展方向。
六、李霞:这次三下乡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担当的重量,学会了用耐心去理解他人,也更懂得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更收获了直面挑战的勇气。同时这一段经历,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成长财富。
七、帅瑶:七日扎根永定村,策划书上冰冷的表格化作滚烫的记忆。当看到孩子们在安全课上盯着警示标识眼睛发亮、齐声背诵口诀时,那份“被需要”的重量瞬间充盈心间。这重量,也同样落在非遗马勺脸谱上粘着颜料的小手上,落在留守老人听防诈宣传时专注的皱纹里,落在趣味科学实验迸发的惊喜尖叫中。从精心设计的课程到深入家庭的探访,从清晨的非遗体验到傍晚的作业辅导,我们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连接者。当孩子们的笑脸与老人的嘱托交织,当课堂的“小我”融入乡村的“大我”,七天的旅程便不再是简单的实践,而是一次灵魂在泥土中的深潜,让青春在真实的碰撞中淬炼出最亮的光——这束光,照亮了永定村的角落,也必将照亮我们未来前行的路。
八、蒋欣露:踏足这片土地,方知躬身而行的意义。那些与孩子对视时的澄澈、听老人絮语的温热、看手作成形的专注,早已超越具体的形式,凝成沉甸甸的联结。所谓践行,原是让青春的根系在土地里自然生长,在彼此的眼眸中照见“大我”的模样。这七日光阴,早已不是时间的刻度,而是刻进生命的回响。
八名成员,八种感悟,却指向同一个答案:三下乡的意义,从来不止于七天的服务,而是让青年学子在泥土里扎根,在陪伴中成长,把“小我”融入“大我”的瞬间。当成员们带着孩子们的画、村民的嘱托踏上归途,他们知道,这段旅程早已刻进青春,成为未来路上最亮的光。
文字:阳攀
图片:“桑榆未晚|朝阳初升”实践团
一审一校:阳攀
二审二校:时裴
三审三校: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