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12-26标志活动
螺钿,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瑰宝,其精湛的贝壳镶嵌工艺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曾在宫廷与民间的各类器物装饰上大放异彩,承载着中华民族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匠心智慧。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的特殊内涵,它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承载着团圆祈福的美好愿景。在这意义非凡的一天,工商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金土社区开展了一场以“巧手制胸针,螺钿入童梦”为主题的手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借传统节日之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传承与孩童文化素养提升的有机融合,让古老的螺钿艺术在现代社会的情境中重焕生机,为冬至增添一抹浓郁的文化亮色。
活动当天,志愿者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了螺钿工艺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在简单的理论介绍后,孩子们满怀期待地开启了螺钿胸针的制作实践。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他们开始尝试将螺钿片弄碎成合适的小块。“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在清脆的声响下,螺钿片很快化身为了细小的碎粒。接着,孩子们用小镊子夹起这些碎粒,如同拾起散落在时光里的珍宝般,仔细地将它们镶嵌到胸针柄上的空隙之中,他们借助特制的胶水和镶嵌工具,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了无限创意与匠心巧思,有的孩子为了让色彩搭配更加绚丽,精心挑选不同颜色的螺钿碎粒,层层叠叠地铺陈;有的孩子则发挥奇思妙想,根据螺钿天然的纹理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此次非遗螺钿胸针手工活动的开展,无疑是一次文化、技艺与情感的深度交融。它以传统节日为文化载体,以螺钿技艺为艺术媒介,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愿这些孩子在未来能让非遗螺钿工艺这一中天华彩,于他们的守护与传承下,化作穿云紫凤,翱翔于文化的浩瀚苍穹,续写传统文化的不朽华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奔腾不息的活力源泉。